Matters:网络没有带来畅快的沟通却带来了更深的偏见?
小二有没有发现,爱心同志在matters 快成小网红了, 大家现在都认识他了
@electron8964 #1 早就发现了,估计鹿阿姨要眼红了,哈哈哈
@小二 #2
matters 上五毛太多,恰好爱心同志战斗力又强,所有对撞出了火花,鹿阿姨和蔼可亲,比不了啊
@electron8964 #3 鹿阿姨很爱惜羽毛,这种类型的网红很难出圈的。
可以康康CGPGrey的这个视频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E3j_RHkqJc 虽然你可能看过了 不过我感觉你没有
@小二 #4
matters 现在还是比较小众,但可能以后会是中文圈里最重要的自由论坛,囊括大陆港澳台, 我前几天刚刚看到胡平在上面的文章,连老一辈的人都会在matters 上发文。
网红说话得狠,“别具一格”,但是可能来得快去得快, 爱心同志如果未来只能复读一些观点,可能发展乏力
“如果一个脑子正常的朋友,翻墙出去一看,一定觉得对方失心疯了,“我平时生活在国内没有发现自己水深火热,此刻被你们一说,仿佛自己不反抗暴政,自己活该被各种污言秽语扣帽子。”
反之,要是谁进微博一看,也一定觉得国内的人们脑子被驴踢了。”
嘿嘿。
网上归网上,现实归现实。
@electron8964 #6 是的,陈纯早就搬上去了。
@能全 #8 这一点我也观察到了,国外自愿实名的情况非常多,个人id为真名的建立个人品牌,比如在博客、stackoverflow上。
还想乱说一句的是,美式民主政体是在把美国人当坏人对待,作防范。考虑是坏人上台干坏事怎么办。体现对人性暗黑面的深刻洞察。信不信由你:)
人们的偏见是一座大山, 无论你怎么努力, 都无法搬动它。
——来自大陆一个常常翻墙的网民的深刻体会
你明明吃了一碗粉,人家非说你吃了两碗,只给了一碗的钱,你说气不气?
明明家乡各种高架高铁便利得不要不要的,经济咔咔往上涨,人家非说你经济要崩,气不气?
然后就是各种法轮功,中共残暴,人民受压迫,六四运动,这这那那的,好不热闹。
一开始恨不得把外网的网友领到家里转转,把心掏出来给别人看,来证明自己没有生活在“水深火热”, 后来辩论得多了,累了,就释然了。
感谢高中课程开设的政治课《哲学与生活》这一部分,在我思想最为贫瘠,却又最为活跃的时候给我送来了“辩证唯物主义”这个思想武器。 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、发展、矛盾这三个方面简直是看待热点时事的大杀器,屡试不爽,贼好用。
随便摘出几条: 世界是发展的,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。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 矛盾的“重点论”,要求我们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突出重点,抓住关键。
最后,一定要心态放松,放松,上网就是来玩儿的,来娱乐的,不是来吵架的。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看过一些Matters的文章,那里五毛或挺共的比较多,看多了让人感到不适。
Anonymity is one of the necessities to de-identify thus clear the junks in humans' identity politics.
這麼說吧,我刷matters的經驗,一個月差不多有一兩篇我覺得還行的文章,絕大部分時候主頁從上拖到底就直接關了。